
日本政坛最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,高市早苗成功当选自民党总裁,并有望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。然而,她的当选并不被所有人看好,尤其是她对台湾问题的表态安徽股票配资,遭到不少批评。她提到希望能和中国进行“坦诚对话”,但许多日本学者对此不以为然,认为她的想法太过天真,认为以她过去对华强硬的态度,她几乎不可能见到中国高层。
高市早苗今年64岁,算是日本政坛的“老将”,1993年首次当选议员,随后便加入自民党,至今已经连任了10次。她曾在多个地方和中央职务上任职,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。不过,比她的履历更受关注的,是她在政治立场上的坚定:她将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视为偶像,言辞尖锐,尤其在涉华问题上态度强硬,多次展现出右翼倾向。
展开剩余79%她的对华政策非常明确,具体表现为:一是推动大幅增加防卫开支,并积极推动美日、日韩以及美日菲等地区性合作,明显想加强区域联动;二是担任议员期间,多次参拜靖国神社,并公开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;三是在竞选自民党总裁期间,她还特意撰写文章向美国保守派智库表达对台湾问题的看法,时常煽动“中国威胁论”。
尽管如此,高市早苗的当选更多是自民党的战略选择。当前自民党面临困境,众议院席位只占48%,若失去联合执政的公明党支持,马上就会失去执政优势。为了加强党内凝聚力、吸引右翼选民的支持,自民党选择了高市早苗——她的激进政策恰好迎合了右翼的需求,并且作为“安倍路线的继承者”,她能够吸引安倍支持者的选票。此外,她提出的“扩大执政联盟”也符合自民党当前的需求。因此,实际上她更多是自民党的一颗“救场棋子”。
即使在日本国内,高市早苗的激进主张也引发了不少争议,尤其是她的台海表态。10月1日,她在接受采访时提到,想和中国领导人进行“坦诚对话”。然而,许多学者对此并不认同。有学者直言:“她太天真了,凭她之前对华的强硬态度,根本不可能与中方高层会面。”还有人预测,她可能会像前自民党成员石破茂一样,因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而黯然下台。石破茂在2024年下台的原因,正是未能实现“改善经济、缓和外交关系”的目标。而高市早苗提出的“增加防卫投入、强化对华应对”比石破茂的计划更具挑战性——石破茂至少还有稳健派的支持,而高市早苗连自民党内的温和派都难以拉拢。
更棘手的是,如果她上台,麻烦可能会比石破茂还多。石破茂当时采取的是“稳健”路线,而高市早苗为了讨好右翼,故意打造了一个“强硬排外”的形象。然而,现实是,日本地理位置特殊,无法单独与各国合作,单纯的强硬人设与日本的国际需求背道而驰。而且,她提出的“将防卫预算提高到GDP的3%”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——2024年日本的防卫预算已占GDP的2.1%,要再增加资金,就得削减教育和养老等民生支出。根据NHK的民调,62%的日本人反对增加防卫预算。如果她上任后无法兑现这一承诺,可能会面临党内外的强烈反弹,甚至可能被拉下台。
不仅如此,她的政策在日本民间也缺乏支持。朝日新闻的最新民调显示,58%的人反对她参拜靖国神社,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,71%认为她的历史观可能让日本在国际上更加孤立。即使是冲绳县议会,也公开反对她“强化西南诸岛防卫部署”的计划,强调“冲绳人渴望和平,不希望成为冲突的前线”。她在上层缺乏支持,下层又面临强烈反对,这让她的执政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。
事实上,无论中日关系的走向如何,或日本在国际上的立足点如何,都不仅仅取决于某个领导人提出的主张和口号。中国的实力不容忽视,日本也有自己的发展需求。高市早苗的极端政策,最终将受到这些现实的约束。如果她希望改善中日关系,中国会观察她的实际行动,看她是否真有诚意。如果她执意采取不利于中日关系的行动,中国也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身的利益。比如,在2022年日本通过了涉华法案后,中国通过调整农产品贸易政策做出了回应,导致日本农业损失超过50亿日元,足以说明中方有能力捍卫自身利益。
回顾日本政治历史,我们看到上世纪90年代的森喜朗因言论争议提前下台,2000年代的小泉纯一郎因参拜靖国神社引发中日关系紧张,最终也选择卸任。高市早苗比这两位更加激进,结局恐怕也不会好到哪里。从现实角度来看,她的政策不仅与日本民众对民生的期望不符,也背离了中日合作的整体趋势,若继续坚持这些激进的主张,她的执政基础将很难稳固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鼎管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